"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全诗赏析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qiū sè lěng bìng dāo ,yī pài suān fēng juàn nù tāo 。bìng mǎ sān hé nián shǎo kè ,cū háo ,zào lì lín zhōng zuì shè diāo 。
cán jiǔ yì jīng gāo ,yàn zhào bēi gē shì wèi xiāo 。yì zuó chē shēng hán yì shuǐ ,jīn cháo ,kāng kǎi hái guò yù ràng qi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
在“一派酸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酸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
刘表是吾之宗亲,镇守荆襄九郡,我问他但借城池暂用,咱且屯军居止
刘表是吾之宗亲,镇守荆襄九郡,我问他但借城池暂用,咱且屯军居止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第一折(冲末刘备同赵云上,云)叠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履作生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
-
屏气不息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屏气不息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屏气不息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黄滔的《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子虚词赋动君王,谁不期君入对扬。莫恋兔园留看雪,已乘骢马合凌霜。路归天上行方别,道在人间久便香。应念都城旧吟客,十年踪迹委沧浪。
-
牵一发而动全身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语义说明:指竭尽精力与思虑。 使用类别:用在「竭尽心力」的表述上。 殚精竭虑造句:01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02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 03王教授殚精
-
以管窥天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以管窥天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以管窥天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
-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
七都在哪里 七都在太湖边上。 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因为早些年,在我从少年长到青年的一段时间里,我就在吴江生活,前后大约近十年。我对吴江的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是耳熟能详的,都是心生向往的,都是感觉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