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全诗赏析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láng páo yīng yǐ jiù 。yán sè fēi zhǎng jiǔ 。xī kǒng jìng zhōng chūn 。bú rú huā cǎo x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此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此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这句词肉于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上片末两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这一细节深深印她的记忆之中,时时都会重现眼前,此时,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此时“忆郎”时的惆怅。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
过片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此词谋篇方面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上片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三、四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想象此时之袍;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
沿着字典一点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走,一定要走得端端正正,又走得饥肠辘辘,你才会逢着一个字——米。 米: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米粒琐碎纵横之状。 地怀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菽,为首的稻便是米的母体
-
出自唐代牟融的《送罗约》 雨晴江馆柳依依,握手那堪此别离。独鹤孤琴随远旆,红亭绿酒惜分岐。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后夜定知相忆处,东风回首不胜悲。
-
接二连三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接二连三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接二连三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
-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
语义说明: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领会贯通」的表述上。 举一反三造句:01凡事能举一反三,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 02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03读书要求
-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 出自宋代《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
-
出自唐代李適的《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
出自唐代董思恭的《咏星》 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云际龙文出,池中鸟色翻。流辉下月路,坠影入河源。方知颍川集,别有太丘门。
-
【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①,行于大道②,唯施是畏③。大道甚夷④,而民好径⑤。朝甚除⑥,田甚芜⑦,仓甚虚⑧;服文綵⑨,带利剑,厌饮食B10,财货有余;是谓盗夸B11。非道也哉!〔注释〕 ①介然:“《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