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全诗赏析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xī shī ruò jiě qīng wú guó ,yuè guó wáng lái yòu shì shu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
出自两汉刘彻的《李夫人赋》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
-
原文己亥杂诗⑴(共315首)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
出自先秦佚名的《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出自唐代岑参的《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
原文赏析: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拼音解读:bì chuāng xié yuè ǎi shē
-
新丰折臂翁 唐玄宗天宝十年到十三年(公元751-754年),唐朝军队曾两次攻打南诏,都因云南一带流行瘴气及士兵情绪消极而战败。这期间 "> 王国维《谈解脱:艺术让人暂时忘记痛苦》
谈解脱:艺术让人暂时忘记痛苦王国维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曾中过秀才,但意不在科举。他回想小时候时曾说:“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 ">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意思翻译、赏析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
-
出自隋代吕让的《和入京》 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 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 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 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
-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行路难·洞庭水上一》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