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全诗赏析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guān mén lín bái dí ,chéng yǐng rù huáng hé 。
qiū fēng bié sū wǔ ,hán shuǐ sòng jīng kē 。
shuí yán qì gài shì ,chén qǐ zhàng zhōng gē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鉴赏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结合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索的总体印象,借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一本作‘凄怆’)风尘多。”浓郁的乡关之思中夹杂着尚未消磨的豪气,从诗中迎面扑来。他本可以在故乡安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却又因故而漂零在异地他乡,屈仕敌国,远离家园。“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诗人看不见故园的青山秀水,他想:黄河的那一面,应该就是故乡的城池吧?“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不在,易水犹寒,没有人能够明白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壮士一去不复返,自己不知何时才能踏入故园。“故园东望路漫漫”,诗人把最好的岁月留在了异国他乡。“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最后借前面典故的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望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在格律上,此诗除第二句为三平调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对都暗合五言律诗的规则,已可视为唐人五律的先声。
-
游褒禅山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
-
出自唐代寒山的《诗三百三首》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
-
出自唐代郑馥的《东都父老望幸》 鸾舆秦地久,羽卫洛阳空。彼土虽凭固,兹川乃得中。龙颜觐白日,鹤发仰清风。望幸诚逾邈,怀来意不穷。昔因封泰岳,今伫蹑维嵩。天地心无异,神祇理亦同。翠华翔渭北,玉检候关东。
-
出自先秦佚名的《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
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用介词“于”引进行
-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出自明代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参考翻译注释小姑:这里是新娘的意思。结:扎缚、抚弄的意思。参考赏析鉴赏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
-
千里鹅毛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里鹅毛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里鹅毛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千状万端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状万端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状万端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注释】:慷慨悲歌,豪情万丈,可以入词;小桥流水,也可以入词。这首词以柔美的曲调,表现出男女相怨的私情。作品虽以大量篇幅写一女子,但是全篇的主题却是表现爱恋这个女子的一位男子的相思之情;女子的形象,仅
-
出自唐代刘言史的《读故友于君集》 大底从头总是悲,就中偏怆筑城词。依然想得初成日,寄出秋山与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