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全诗赏析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shēn gōng táo lǐ wú rén wèn ,jiù ài yù yán jīn zì hèn 。míng fēi liú zài liǎng méi chóu ,wàn gǔ chūn shān pín bú jì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照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出塞的。“琵琶肠断”两句,是悬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后代传说,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则更把昭君的形象诗意化了。“紫台”,即紫宫,指长安宫廷。
诗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下片,过片两句说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旧爱”句言昭君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引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因此而致远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颜”也。元好问不像前代诗人或后世戏剧家那样。停留在同情和怨愤的情调,而是透过一层,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后代诗人注意的千百宫女。言“深宫桃李”,自不只谓昭君一人,不妨理解为:广大闭锁深宫的女子,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她们只能伴随着迟迟钟鼓、耿耿星河,终此一生。她们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样可悲。结尾两句,词人笔锋又转。从黛青的远山,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双眉;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昭君就成为当时及后代所有宫女的代表,“万古春山颦不尽”,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也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个汉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个王昭君,他凭着诗人的直觉意识到,宫女的悲剧乃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种社会病,后人复哀后人,此恨绵绵,有如万古春山。
词作的艺术成就,是得力于作者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和深刻透视。从表现来看,作者深广的忧愤和沉重的悲凉,并不靠夸张的叫嚣和慨叹,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这些词的传统意象表现出来的。浏亮宛转的音节,却能造成沉郁顿挫的氛围;绮丽温润的字面,却能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首句,通过山头禅
-
文炳雕龙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文炳雕龙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文炳雕龙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长孙佐辅的《山居》 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飞泉引风听,古桂和云攀。地深草木稠,境静鱼鸟闲。阴气晚出谷,朝光先照山。有时独杖藜,入夜犹启关。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
鹏程万里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鹏程万里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鹏程万里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吴筠的《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 泛舟太湖上,回瞰兹山隈。万顷沧波中,千峰郁崔嵬。凉烟发炉峤,秋日明帝台。绝巅凌大漠,悬流泻昭回。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门开。飞鸟屡隐见,白云时往来。超然契清赏,目醉心
-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 目录作品原文 百忧集行[唐] 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
-
文言文阅读:永安石林 永安石林 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镇,面积1.21平方公里,附近有新石林、翠云洞、寿春岩、洪云洞、十八洞、石洞寒泉六个景片。这里( )(A、耸立 B、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剑喻》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愿将百炼身,助我王臣节。
-
《春日秦国怀古》,是由唐代诗人周朴所做的一首怀古诗。诗人看到唐朝的国势日衰,不由触景生情,表达了低沉、落寞的思想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