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全诗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2 07:57:31阅读:442
原文赏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拼音解读:
wǎn rì jīn líng àn cǎo píng ,luò xiá míng ,shuǐ wú qíng 。liù dài fán huá ,àn zhú shì bō shēng 。kōng yǒu gū sū tái shàng yuè ,rú xī zǐ jìng zhào jiāng ch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②落霞:晚霞。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鉴赏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金陵和当地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所以第三句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它不但直启“繁华暗逐逝波”,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这里的“水”已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似乎多少领悟到某中不以人的主观一直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作者特意把姑苏西子联系起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
猜你喜欢
-
“萧惠基,兰陵人也。祖源之,宋前将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萧惠基,兰陵人也。祖源之,宋前将军。父思话,征西将军,仪同三司。
惠基幼以外戚见江夏王义恭,叹其详审,以女结婚。解褐著作佐郎,征北行参军。出为湘东内史。除奉车都尉,抚军车骑主簿
-
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出自唐代崔元翰的《雨中对后檐丛竹》 含风摇砚水,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出自先秦佚名的《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
-
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
出自唐代崔湜的《相和歌辞。婕妤怨》 不分君恩断,新妆视镜中。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枕席临窗晓,帏屏向月空。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
-
阙题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刘昚虚
《阙题》由唐代刘昚虚所创作。以下是阙题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阙题全诗原文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阙题全诗拼音版dào yó
-
妇好唯相妒,倡楼不醉稀
出自唐代李廓的《长安少年行》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青
-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出自先秦庄周的《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
-
百喻经全集《小儿争分别毛喻》译文赏析
小儿争分别毛喻 【原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遨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1]。”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