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全诗赏析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
kēng rán hū biàn chì lóng fēi ,léi yǔ sì shān hēi 。tán xiào zuò chéng fēng suì ,xiào chán kān láng l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想象或梦游华山的诗,陆游写了不少,大多是借来表达作者收复河山的爱国思想。这首词,虽然也是写的神游华山,但主题却在于表现作者为人民造福的人生态度。
上片,作者奇特地想象自己持着天台藤杖(词中的天坛,即天台山,以产藤杖著名。见叶梦《避暑录话》,该书也写作天坛。策即是杖)。趁着清爽的秋晨,登上莲花峰顶,踏在倚天峭立的悬崖上。只“谁与放翁为伴”一句,不但给华山,而且也给自己写下了一个俯视人间的形象。并且又从可以为伴的“天坛轻策”,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片。
在下片里,可以看到作者的化身——龙杖在雷雨交加的太空城里飞翔(杖化为龙,用《后汉书·费长房传》事。韩愈《赤藤杖歌》有“赤龙拔须血淋漓”语),铿地一声,天坛杖顿时化成赤龙腾起,雷声大作,四边山峰黑成了一片。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忘却人间的赐予,他要降及时雨使田里的禾苗很好生长并得到好收成,他要为人们造福,要让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而这种为人类造福利的事业,在自己看来,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不经意的谈笑之间,人们已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了。与那些禅房里拖着禅杖(词中的禅龛,原指供设佛像的小阁子,泛指禅房。楖栗,印度语“剌竭节”的异译,僧徒用的杖),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生活的僧徒——隐指一般逃避现实的人,比起来同持一杖,作用就大不相同了。作者鄙夷一笑,体现了他的“所慕在经世”(《喜谭德称归》诗)的积极思想。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雄奇豪迈的,它强烈地放射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芒。陆游词派的继承者刘克庄,在《清平乐》里,幻想骑在银蟾背上畅游月宫,“醉里偶摇桂树,人间道是凉风”,这分明是陆游这首词精神的再现。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寄楚琼上人》 遥知无事日,静对五峰秋。鸟隔寒烟语,泉和夕照流。凭栏疏磬尽,瞑目远云收。几句出人意,风高白雪浮。
-
《春秋左氏传》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也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它把《春秋》的纲目编列得更为详细具体,成为一部详赡的编年体史着。相传《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他是春秋末
-
步步登高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步步登高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步步登高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八个人:仓颌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
-
与李杲堂[1]陈介眉[2]书·(清)黄宗羲 万充宗[3]传喻,以高旦中志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4]。其一谓“旦中之医行世,未必纯以其术”;其一谓“身名就剥”之句。弟文不足传世,亦何难迁就其说
-
笔法记 荆浩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
-
不解之仇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解之仇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解之仇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有些人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会比较紧张,或者是梦到别人追杀自己,或者是梦到自己在一路狂奔,白天醒来以后精神不能够放松,这是一种睡眠状况不佳的体现。一方面预示着你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一方面也预示着你的心理需要疏
-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
-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