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全诗赏析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shēn gōng táo lǐ wú rén wèn ,jiù ài yù yán jīn zì hèn 。míng fēi liú zài liǎng méi chóu ,wàn gǔ chūn shān pín bú jì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照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出塞的。“琵琶肠断”两句,是悬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后代传说,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则更把昭君的形象诗意化了。“紫台”,即紫宫,指长安宫廷。
诗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下片,过片两句说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旧爱”句言昭君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引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因此而致远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颜”也。元好问不像前代诗人或后世戏剧家那样。停留在同情和怨愤的情调,而是透过一层,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后代诗人注意的千百宫女。言“深宫桃李”,自不只谓昭君一人,不妨理解为:广大闭锁深宫的女子,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她们只能伴随着迟迟钟鼓、耿耿星河,终此一生。她们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样可悲。结尾两句,词人笔锋又转。从黛青的远山,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双眉;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昭君就成为当时及后代所有宫女的代表,“万古春山颦不尽”,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也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个汉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个王昭君,他凭着诗人的直觉意识到,宫女的悲剧乃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种社会病,后人复哀后人,此恨绵绵,有如万古春山。
词作的艺术成就,是得力于作者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和深刻透视。从表现来看,作者深广的忧愤和沉重的悲凉,并不靠夸张的叫嚣和慨叹,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这些词的传统意象表现出来的。浏亮宛转的音节,却能造成沉郁顿挫的氛围;绮丽温润的字面,却能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
出自宋代张伯端的《西江月(十二之十一)》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出自明代方孝孺的《蚊对》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
-
出自唐代窦牟的《晚过敷水驿却寄华州使院张郑二侍御》 春雨如烟又若丝,晓来昏处晚晴时。仙人掌上芙蓉沼,柱史关西松柏祠。几许岁华销道路,无穷王事系戎师。回瞻二妙非吾侣,日对三峰自有期。
-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夜坐示友》 夜久烛花落,凄声生远林。有怀嫌会浅,无事又秋深。黄叶归田梦,白头行路吟。山中亦可乐,不似此同襟。
-
出自唐代来鹄的《山中避难作》 山头烽火水边营,鬼哭人悲夜夜声。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
-
原文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
-
成语发音: 「rì zhōng bì zè ,yuè mǎn bì k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
-
唐宋八大家《苏轼·记承天寺①夜游》散文名篇鉴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②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
-
出自唐代李程的《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