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全诗赏析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dòng tíng yī yè wú qióng yàn ,bú dài tiān míng jìn běi fē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注释⑴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⑵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相看:一作“相逢”。
鉴赏
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诗人自称“迁客”,当是贬谪从军南来。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这首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王之涣《凉州词》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概。李益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其实相同,不过是说春风不到江南来。所以情调略似盛唐边塞诗,但它多怨叹之情而少豪迈之气,情调逊于王诗。然而委婉曲折之情,亦别具风致。这正是中唐诗歌的时代特点。
-
出自唐代无可的《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 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
-
原文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拼音解读: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bái yún sh
-
作者: 吕进莫海斌 王尔碑夜雨中,你悄悄走了。走得那样遥远。听不见母亲的呼唤,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注音版《 楚chǔ绝jué齐qí齐qí举jǔ兵bīng伐fá楚chǔ 》 楚chǔ绝jué齐qí , 齐qí
-
出自宋代苏轼的《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
翅膀隐隐还在听《十二种颜色》。她轻轻唱:我在白天像一只蝴蝶,为了做梦才飞到黑夜。她的母亲说,傻孩子,多疼啊,难道这比活着的疼会轻一些吗?母亲的疼一定是撕心裂肺的。她必须面对,她已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孩子。
-
出自唐代薛稷的《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昭升》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尧坛凤下,汉室龙兴。伣天作对,前旒是凝。化行南国,道盛西陵,造舟集灌,无德而称。我粢既絜,我醴既澄。阴阴灵庙,光灵若凭。德馨惟享,孝思
-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
-
文言文阅读训练《日知录》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
-
出自唐代独孤及的《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