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全诗赏析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yáng liǔ qīng qīng zhe dì chuí ,yáng huā màn màn jiǎo tiān fēi 。
liǔ tiáo shé jìn huā fēi jìn ,jiè wèn háng rén guī bú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
原文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
-
绘声绘形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绘声绘形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绘声绘形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禅与诗两种文化现象上千年的交流融合,不知冲开了多少禅师的智慧之门,开启了多少诗人的性灵之窗,凝聚成多少莹澈玲珑的艺术精品。在沉静的 "> 唐太宗怒斥敬德文言文拼音版读音
唐太宗怒斥敬德文言文读音《 唐táng太tài宗zōng怒nù斥chì敬jìng德dé 》 吏lì部bù尚shàng书shū唐táng俭jiǎn与yǔ太tài宗zōng棋qí , 争zhēng道dào
-
出自唐代黄滔的《闺怨》 寸心杳与马蹄随,如蜕形容在锦帷。江上月明船发后,花间日暮信回时。五陵夜作酬恩计,四塞秋为破虏期。待到乘轺入门处,泪珠流尽玉颜衰。
-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
-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移情杨花,赋予它人性,借花之飘零写自己流离失所的悲哀。上阕写自己飘零四海,无处寄身的亡国之叹,“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起笔写东风无力,失去当时活力,哀情流露。“有情不收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越城待旦》 策策虚楼竹隔明,悲来展转向谁倾。天寒胡雁出万里,月落越鸡啼四更。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托此生。
-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
-
独出一时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独出一时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独出一时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