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节选)原文_《采薇(节选)》拼音注释和译文_采薇(节选)赏析

《采薇(节选)》正文拼音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采薇(节选)》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节选)》赏析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展开《采薇(节选)》繁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悲傷,莫知我哀!
-
语义说明:形容不眠不休地的工作或活动。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勤奋向学」的表述上。 焚膏继晷造句: 01、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02、为了
-
放鹤亭记 苏轼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
出自唐代萧颖士的《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俱飞仍失路,彩服迩清波。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客愁千里别,春色五湖多。明日旧山去,其如相望何。
-
出自元代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 第一折 (外扮东华仙上,诗云)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熳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遥自在乐仙家。贫道乃东华上仙是也。自从元始以来,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
-
出自唐代宗楚客的《正月晦日侍宴浐水应制赋得长字》 御辇出明光,乘流泛羽觞。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寒尽梅犹白,风迟柳未黄。日斜旌骑转,休气满林塘。
-
【不三不四解释】不像这个也不像那个。形容不正派,不像样子。 【不三不四辨析】参见“不伦不类”。 【不三不四造句】 ①这几个人贼头贼脑地挤在人群中,乘着元宵之夜的喧闹,干那不三不四的勾当
-
出自唐代卢象的《驾幸温泉》 传闻圣主幸新丰,清跸鸣銮出禁中。细草终朝随步辇,垂杨几处绕行宫。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此日小臣徒献赋,汉家谁复重扬雄。
-
这首诗不仅使读者如临其境,还使读者窥见了诗中人物的曲折的内心活动。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启人深思。">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
-
【4242】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陶涵著,林添贵译,中信出版社,63.6万字,2012年8月第1版,68元)4部分十三章:1.革命:[1]新儒家青年;[2]北伐与内战;[3]南京时代;2.抗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