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前言: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巅峰时刻。给人感觉就是文明开放,包容富强,算得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唐朝的成功,几乎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狄仁杰等一大批名将名相;经济上,她达到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喜人景象;文化上,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更是有弘扬佛法的鉴真大师,精通音律的李龟年,剑法飘逸的公孙大娘等人,称得上是群星璀璨。
而且,唐朝的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取得了非常让人瞩目的成就。大唐的官员,普遍综合素质都是相当高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大唐的官员为何普遍都很优秀。
第一:大唐要求官员文武全面发展,出将入相既是追求,也算得上是硬性指标。
唐朝人有尚武精神,所以军功一直都是官员追求升迁的重要途径。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曾说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鬼李贺也曾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气诗句,因为统治者有开疆拓土的思想,所以对于建立军功的官员十分重视,而建立军功后,又会得到皇帝的召见和嘉奖,进而留在中央成为行政官员,这样良好的机制使得唐朝官员很大程度可以做到"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成绩,综合素质自然不言而喻。
比如侯君集,本是一个早期不学无术的武人,亦能凭借着军功"入朝参政",担任高阶文职。再比如武则天时代的名将唐休璟。在中了明经之后,做了营州都督府的参军。高宗时,突厥、奚和契丹连兵入侵河北道,休璟统兵抵抗,一战成名,开始了长期的戎马生涯。后于武后长安三年(703),因"谙练边事"而拜相,入朝参政。
当然,我们更熟悉的还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张说。早年张说因为姚崇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央,到了幽州担任都督。这位和许国公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文坛领袖到了军旅,并没有失落和感伤,还留下了"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的壮丽诗句。又在开元八,九年,张说二次复出,再次入朝拜相。并和唐玄宗一起东拜泰山,帮助唐玄宗实现了事业上的辉煌时刻。
2, 唐朝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仅严格,而且细致。
虽然边将和武官十分重要,但在官僚队伍中占大多数的还是需要文官和一些基层干部。而且,官员代表了政府形象,不仅是国家与人民中间的桥梁,更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正因为这些"父母官"如此重要。所以唐朝对这些官员的选择,显得格外慎重,甚至十分严苛挑剔。
唐代取士,要看重点名人的推荐。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官员的质量,唐朝曾规定,新科举子在中选之前,需要得到社会名流的称赞和支持。于是,很多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递自己的代表作,当时称为"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名门望族投的叫行卷。投卷制度的确让很多社会"草根"有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赞赏,孟浩然也曾写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可以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和赞赏,进入政界,大展身手。
不仅有全国国考,还有人事部考试。
我们都知道,唐朝科举有一句俗语,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认为三十岁考中明经就是老大无成,五十岁考中进士还能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因为明经主要考察学子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试题也简单;而进士考察诗赋,要求写诗写文章的才华,所以唐朝中进士是十分难得的事,每年也不过十几个名额,因此孟郊在《登科后》才会欣喜若狂,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你还要经过国家人事部(六部中的吏部)组织的考试,当时称为选试,再次合格,才会被授予官职。
比如柳宗元中进士之后,因博学宏词,选试成绩也很好,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一职。如果吏部选试落选了,也可以先去节度使处去做幕僚,后期再通过升迁得到得到正式官职。唐代的大文豪韩愈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就先去担任了节度使的下属,后来才通过种种努力,进入官场,正式做官。
三注三唱,全方位无死角保证官员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如果吏部考试也合格,就可以委以官职了,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官员和官位的契合度呢,这一点,唐朝人十分创造性想出了"三注三唱制度"。
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铨、三注、三唱而后拟官。”《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过门下省审,自春及夏,其事乃毕。
由尚书省长官根据候选人的资历和威望来拟定官职,称为"注",然后在公开唱名公布,就称为"唱",一注一唱结束后,如果候选人或者其他人对这种安排有异议,就可以向吏部反应进行调整,进行二注二唱,如果还有异议,还可以进行三注三唱。最后,再由门下省报批审核,最后报告皇帝,才能正式任命官员。整套流程非常复杂,因此每次选官都要从春初选到夏末,用小半年的时间。
他们当中,有才高八斗的新科进士,有精明强干的基层干部,有行政经验丰富的老官僚,也有初设政坛的新力量。虽然程序繁琐,但是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丝毫马虎不得。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官员的切身命运,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是为国求才,所以,宁可郑重其事。
结语:唐代的官员选拔和任命虽然复杂,但是官员普遍综合素质很高,而且都十分称职,可以做到"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程度。这背后,隐藏着唐朝人对于文治的推崇和对人才的敬重,同时,这些出色的官员,也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装点了大唐的美好与繁荣。
-
此为送别词。作者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
-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人。曾当过周朝柱下史即守藏王室史籍资料的官员。见周王室衰微,便弃职而去,至函谷关,令尹喜劝其着书,于是着《道德经》五千言而去,不知所终
-
梦见鹅鸭同游添好妾。梦见杀鸡鹅鸭主大吉。梦见食鹅肉主妾疾玻
-
《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
-
薛万均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
-
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 小学必背文言文注音1 咏鹅 骆宾王
-
第五章 产业链成长的中国逻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水产品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产品加工水平却明显滞后,原始、粗放的加工方式只能为市场提供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很显然,
-
公元前二世纪后半期以农民土地为中心内容的改革运动,是罗马统治者内部较有远见的政治人物试图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来缓和自由民内部之间的矛盾,维护和扩大罗马城邦的社会基础,保证罗马的兵源,以巩固罗马霸国
-
【发觉】开始知道 【午觉】午睡 【懒觉】严重超过正常的起床时间的睡眠形式 【味觉】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 【察觉】发觉,看出来 【觉察】发觉;察知。 【视觉】是一个生
-
印象丽江之玉龙雪山走过象形文字古国东巴谷之后,去了玉龙雪山。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很多游客来说,对雪山不是太热衷,但是我似乎是他们中很特别的一个,和江南的女子一样。依然怀着一份神圣、好奇、凝重的情怀,贴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