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称王时为什么要叫魏王?
说到曹操其实很多人应该还是知道的,他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很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大人物了,他虽然为枭雄但虽然最后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还是很让人喜欢的一位君王了,说到君王我们就不得不说曹操称魏王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曹操是魏国人,所有称魏王也比较说得过去,那么他可不可以称别的王呢?一定要称魏王吗?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刘协册封曹操为魏王,因为曹操的封地是魏,因此称魏王,曹操所受封的魏地是指以冀州、允州为中心的地区,曹操统治中心邺城也在冀州。
古代一些掌握实权的人通过某些手段夺取帝位的时候,一般为了不留下乱臣贼子的恶名声,总是伪装成皇帝禅让的,而且自己很忠心,所以以封地为国号,比如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后来孙权建国叫吴国,曹丕篡汉称魏朝,还有司马家族,被曹魏封为晋王,后来推翻曹魏,建立晋朝。
既然曹操要个魏王的封号,那为何不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帝呢?
曹操在一开始并没有想称帝,那时候只想着东拼西杀、南征北战,但随着军队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心里就有点小九九了。
汉献帝起初只是给他封了个魏公的头衔,曹操觉得这个魏公仅仅是个虚衔,不像王那样有权力,后来汉献帝只好又给他封了个魏王的爵位,这与其说是汉献帝册封的,倒不如说是曹操自己向汉献帝索要的,关键是汉献帝还不敢不给。
曹操成了“魏王”,他行使权力就有了一定的依据,而且名义上他还是天子的臣子,这样对内可以服众,对外可以宣传他是一个辅佐天子的忠臣。
实际上曹操称公就已经越制了,违背了大汉制度,刘邦当年建立大汉政权时看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就是“非刘氏不王,天下共击之”,外姓谁要是称王就是乱臣贼子,后来吕后封诸吕为王,王莽篡位,他们急于求成,其下场都很惨,曹操也只是先称公而后才称王,他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瓦解汉室的权威,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
曹操虽说以有了自立为帝的实力,汉献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是曹操的傀儡,任由其摆布,废帝易如反掌,但反对的力量也不可小看,像曹操谋臣荀彧就是极力反对,还有其他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都忠于汉室,顽固不化。
曹操就是实际的皇帝,他的权力和地位已经最大化了,又不失为一臣子,何乐而不为。
曹操称王已将汉政权的根基掏空殆尽,仅剩一个空壳而已,为曹丕称帝清除了全部障碍,曹操称王其实就是为他的子嗣由称王再称帝做铺垫。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全文翻译赏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赏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北宋词人贺铸写的一首词《青玉案·横塘路》 青玉案·横
-
【生卒】:约前370—前310【介绍】: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宋国人。曾做过魏国的宰相。随同魏惠王朝见齐威王,主张魏、齐会盟,互尊为王。还反对秦、韩等国攻打齐、荆。他是庄子的好友,常
-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
-
《后汉书桓谭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
-
[定义]在对话中,回答者有意避开提问者所提问题的实质,改用含义宽泛、模糊笼统的语言来回答,造成风趣、幽默、含蓄、委婉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
-
新叶洗人是关于描写草木的词语.新叶洗人新叶洗人的拼音:xin ye xi ren
-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
-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扬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弗里德连杰尔 格奥尔格·米哈依尔洛维奇·弗里德连杰尔(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идлен-дер,1951—)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