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何会在夺嗣之争中输给曹丕?
![](/d/file/pic/20220511/1-141222114925926.jpg)
曹植(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为何会在夺嗣之争中输给曹丕?
曹植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尤其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文学成就斐然、史称“建安之杰”的曹植,怎样从一个“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狂放豪迈之斗士,沦落为“饥者易食,寒者易衣”的摇尾乞怜之狗奴?这还得从他与同母之兄曹丕夺嗣之争说起。‘
曹植自幼文思非凡,才气超人,但大凡文人墨客狂傲自负的特质在其身上更是彰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乐府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中的“幽并游侠儿”其实就是在吹嘘自己,描写的游侠少年剽悍勇猛,既有军国之才,又具济世之志,更有为国捐躯的豪迈之气。
较之冷酷凶残、沉默寡言却工于心计的曹丕而言,任性而为、嗜酒如命的曹植并不善于带兵打仗和处理公务,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门外汉”。这就注定了曹操在立嗣的关键人选上圈定了曹丕,也就注定了曹植后来的悲惨命运。在夺嗣之战中,曹植与曹丕的三次较量是如何惨败的?
首先是“竹篓事件”,曹丕的军师吴质技高一筹,虚晃一枪,来了个“借刀杀人”,让曹植的高参杨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为夺嗣,曹丕把官为朝歌令的吴质用竹篓偷运进了邺城,但此事被杨修发现并报告了曹操。曹操甚为恼怒,曹丕恐惧了,但老谋深算的吴质却在当晚悄悄溜出城去,待第二天那辆装有竹篓的大车被曹操派来的人扣查时,哪还有什么吴质,生性多疑的曹操认为杨修虚报军情,心里甚为不爽。
其次是“邺城门事件”,让曹操彻底相信了杨修与曹植非同寻常的关系,借机除掉了杨修,也让曹植在夺嗣争斗中又输一子。原来,已经开始怀疑杨修忠诚度的曹操略施一计,对身边的杨修说,他要令兄弟俩各出邺城一次,暗下里却密告城门令,没有他本人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以此考验他们的决断能力。
不知是计的杨修果然中了圈套,他把出门的意图以及如何行事都告知了曹植,结果,曹丕遇阻悻悻而回,曹植却是杀掉城门令强行出了城门。由此,杨修彻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后来看到曹操赐予的空空如也的食盒,他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自杀而亡。
再者是“送父出征”事件,曹丕的“高超”的演技赢得了父亲的好感。建安23年,曹操带兵出征,兄弟俩同出相送,饯行宴上,先是曹植文思泉涌、言辞丰赡的为父歌功颂德的“马屁”经语让曹操非常高兴。岂能败下阵来的曹丕在吴质的耳语授意下,席上一言不发,但在父亲上路时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而几欲哽噎,曹操更是感动得眼眶湿润,哀叹不已。
如果说三次较量是导致曹植在夺嗣之争中输掉的间接原因的话,那么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两件事直接导致了曹植的完败,而这两件事都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 一件是“醉酒误事”,说的是叔叔曹仁被关羽围困,军情危殆,曹操令曹植带兵前去解救。但当军令送到曹植处时,曹植正酩酊大醉,根本无法出征。曹操火冒三丈,恼怒又失望。
第二件是“司马门之事”,说的是曹植胆大妄为,无视父亲的禁令,善自打开既是宫禁入口亦是皇权象征的司马门出城。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曹植的屡行屡为,导致了曹操在择嗣的天枰上不再犹豫,果断地选择了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从此,曹植彻底失去了“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帝王之梦,开始了被曹丕相煎的岁月,过起了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流放生活。居无定所,流离哀伤,在此不予多说了,公元232年,曹植在抑郁和孤寂中死去,年仅41岁。
-
元朝对一切宗教都很宽容,孛儿只斤.忽必烈在1279年一度恢复了成吉思汗关于屠杀牲畜的规定—一这一规定是与穆斯林习俗相违背的——和一度表现出极端反感《古兰经》所强加给穆斯林的那些对“异
-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银匙藻井,粉香梅谱,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
赠质上人 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
-
语言表达艺境的能力是极其的有限,可以说语言是没有表达艺术境界的功能的。人们会说,诗不是语言吗?答曰:不是。诗是利用语言的艺术,语言不是诗,而且许许多多的美妙的艺术和诗歌是无法由语言来解释的,语言可以表
-
南柯子 【宋】范成大 槁项诗余瘦,愁肠酒后柔。晚凉团扇欲知秋。卧看明河银影、界天流。 鹤警人初静,虫吟夜更幽。使辰只合算花筹。除了一天风月、更何求。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洋务运动是清廷学习西方器物以图自强的一场自救运动,但是清政府有心理障碍,觉得夷狄的东西我们不能用。 李鸿章1872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来,跟恭亲王说要修铁路,他觉得修了铁路对运兵很有好处。恭亲王也觉
-
折腰惭①,迎尘拜②。槐根梦觉③,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④,万古东篱天留在⑤,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⑥,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⑦,元亮归来⑧。把翠竹栽,
-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