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物造假现象猖獗 总督张之洞曾被骗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京古玩市场,就被某国家机构列为“抢救性收购”的国家珍贵文物,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如果你认为文物造假是今天才有的现象,那就大错特错,事实上,至少在清代,文物造假就已非常猖獗。
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详细记载了一宗清末的文物造假案。张之洞做湖广总督的时候,去北京朝见皇帝,闲暇逛北京琉璃厂,看到一家古董店摆放着一只巨大的陶罐,外形非常奇特,斑斑驳驳的,墙壁上有一块玻璃大镜屏,倒映之下,光怪陆离,绚烂夺目。张之洞仔细观赏,发现陶罐四周篆书了籀文,像蚯蚓,又像河蚌,模模糊糊,很难全部认出来。张之洞爱不释手,向店主打听价格,店主说:这是某大官家的祖传之物,特借自己这个店子摆一摆,不是用来卖的,张之洞只好闷闷不乐地回了任所。然而,张之洞人回了武汉,心却留在琉璃厂,没过几天,他又带着几个嗜好古董的幕僚来了,这些人也认为此为古物。张之洞跟店主说好话,店主答应跟物主商量,没多久,店主带着大官家的管事来了,大官家索要3000两银子。张之洞身上没带这么多钱,问那个人是何家世,管事也不告诉他。往返了几次,张之洞以2000两银子买下了。得到陶罐,张之洞很高兴,他叫工匠拓印了数百张陶罐的图片分赠僚友,并将陶罐注满水放在庭前,还养了几尾金鱼。某天,天下大雨,张之洞早晨起来看陶罐,发现以前斑驳之籀文一个也没有了。细细查看,原来那古香古色的东西是用纸裹着蜡做的,这件所谓的“文物”纯系伪造。
仔细想来,文物“高仿”之所以络绎不绝,与文物行当的巨额利润有关。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加上它有时还要经过挖掘、鉴定、修复,样样都要花钱,价格自然比普通器物昂贵得多。一个普通的陶罐,原本值不到一两银子,有了文物的标签,居然卖到2000两银子的天价,这种高额利润绝对不是寻常生意可以相比的。中国文化虽然提倡重义轻利,但历朝历代,见利忘义者不乏其人。
清代不是没有法律,但大多是关于家庭与政治伦理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立法微乎其微。一些人在文物上造假,不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自然也就不会将造假当回事。何况,在人治体制下,就算有法律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关系、背景说了算。
想制止文物造假,既要在人心做文章,更要在社会治理机制上下功夫。
-
吕氏春秋先识原文带拼音版【 先xiān识shí 】 一yī曰yuē : 凡fán国guó之zhī亡wáng也yě , 有yǒu道dào者zhě必bì先xiān去qù , 古gǔ今jīn一yī也yě 。
-
出自唐代刘景复的《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
出自唐代徐铉的《送蒯司录归京(亮)》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出自先秦佚名的《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宋-徐照意欲寻君忘路远,入城还又出城来。菊明紫色天霜下,鱼没圆痕水垢开。新背古碑藏素箧,冻研山砚滴香醅。竹林好著君名姓,只恐君为禄仕催。形式: 七言律诗押[灰]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庐山》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黑岩藏
-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
成语发音: 「cān fēng niè xu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 明 张景《飞丸记 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