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元年惠帝削藩,由此引发靖难之役
朱橚
朱橚(?~1425),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1370年初封吴王,封国在钱塘(今浙江杭州)。1378年改封周王,封地在开封。由于朱橚年幼,一直生活在南京,直到1381年,才到封地。过了两年,朱橚由于怀念自己家乡凤阳,撤离封地,到凤阳住下。此事被明太祖知道了,十分愤怒,要贬他到云南,后鉴于是初犯 ,始收回成命,让朱橚留居京师,由其子朱有炖代理封国事务。直到1391年十二月,始放他回到封地。建文帝即位后,这件事就成为削藩的口实。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为了缓和矛盾,把周王召回京师。1402年,朱棣推翻建文帝,自立为帝,即明成祖。明成祖即位后,恢复朱橚的周王爵位,并屡加赏赐。
惠帝削藩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太孙朱允炆是诸王的后辈,感到难以制约诸王,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帝位,是为惠帝。惠帝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来京;甚至燕王朱棣已经前来奔丧,却被惠帝命令返回,导致诸王不满。惠帝于是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开始削藩。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缅怀昔日的缠绵爱情,悲叹幸福不长久,要和杨贵妃作生死之别,以后的日子一定长恨绵绵,非常痛苦。
-
醉垂鞭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
一直不明白武大郎为何要娶潘金莲做老婆,一个是丑到了极点: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而潘金莲则是美艳到了极点,西门庆是一个阅人无
-
已是冬日,当寒风来袭时, 吃茶读闲书, 听雨看落花就是最美妙的生活。 十首诗词,十种闲适的生活, 你喜欢哪一种呢?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
-
营巢燕燕几时休,在处成家春复秋。岁岁自来还自去,主人无厌客无求。
-
小桃初谢。双燕还来也。记得年时寒食下。紫陌青门游冶。楚城满目春华。可堪游子思家。惟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
-
《阙题》·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鉴赏: 刘眘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
-
壮怀千载风云,玉龙无计三冬卧。天教唤起,峥嵘才器,人称王佐。豹略深藏,虎符荣佩,君恩重荷。看旌旗动色,军容一变,鹏翼展、先声播。我望金陵王气,尽消磨、区区江左。楼船万舻,瞿塘东瞰,徒横铁锁。八阵名成,
-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把灯吹灭。 作品赏析【注释】:夜忆二首。
-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是宋代词人李师中的作品。此词写离别,上片写离别之情,下片言离别之情。全词写景凄婉疏丽,言情真切深沉,在选词炼字上尤为出色,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