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

黄庭坚:我七岁时,便用一双慧眼,将世事看穿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5:13阅读:321

黄庭坚

2010年6月3日,22时45分,保利春季拍卖会。

书法长卷《砥柱铭》,以8000万元的起价,正式开拍。

8200万,8500万,9000万,1亿!

价格飙得太快,让人目瞪口呆。

即便如此,仍然有新的买家,不断从场外涌入。

突破1.6亿后,竞价开始以千万为单位疯狂递增,并迅速攀升至3亿。

11点12分,这个数字,最终定格在3.9亿。

落槌,成交。

27分钟,近70轮竞价,15米长卷,82行正文,400余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4.368亿。

书法长卷《砥柱铭》,以刷新世界纪录的价格,对“一字千金”,做出了最硬核的诠释。

而它的作者,便是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

黄庭坚《砥柱铭》

《砥柱铭》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

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好吧,虽然这个说法,来自正史记载,但怎么看,都有一种“量子波动速读”的既视感。

舅舅李常对此深表怀疑,看到架上有许多藏书,就随便抽了几本提问。

没想到的是,黄庭坚的对答,竟如德芙般丝滑。

李常当场就惊掉下巴,直夸外甥的才学“一日千里”“必有大为”。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这天,黄庭坚远远望见,一个牧童正骑在牛背上,缓缓从村前走过。

微风轻荡,笛声悠扬,牧童的脸庞,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

他顿时觉得,和这个放牛娃相比,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真是图样图森破: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诗》

请注意,此诗写于公元1051年,黄庭坚当时只有七岁。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坐在自家门外,摇着纸扇,端着瓷杯,还翘着二郎腿。

听到长辈谈起家国大事,说到京城里的权力斗争,他便喝一口茶,抿一抿嘴,吐出两片茶叶,然后满脸不屑地,从唇齿间挤出两个字:“幼稚!”

有没有被吓到?

即便著名“神童”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咏鹅》,也不过是一副充满童真的画卷,而同龄的黄庭坚,一对早慧的双眼,却早已将世事看穿。

别急着惊讶,传奇还在继续。

第二年,同村的友人进京赶考,他又欣然赋诗相赠:

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

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请转告皇帝老儿,我本是天上神仙,谪在人间已有八年。

嗯,联系上下文来看,应该是文曲星没错了。

果然壮志凌云、豪气冲天。

好在他的才华,确实撑得起这份自信。

1067年,二十三岁的黄庭坚,进士及第,由此正式迈入仕途。

在叶县做了几年县尉之后,因为北京(河北大名)留守温彦博的赏识,又在国子监当了八年教授。

此间十余年,他的个人生活,也值得一说。

在湖州,经岳父孙觉引荐,他的诗文,获得苏轼五星好评:“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有文坛领袖站台背书,黄庭坚立刻“声名大震”,从十八线的青年写手,一跃成为北宋文坛的耀眼新星。

他先后有过两段幸福的婚姻。

妻子孙兰溪,聪明贤惠,从无嫌弃家贫之语,也无搬弄是非之句。

继室谢介休,善良体贴,俭朴孝顺,且多才多艺,佛学、女红、诗文,无所不精。

但遗憾的是,这两任妻子,都因病早逝。

多年后,黄庭坚在撰写墓志铭时,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自是悲难自已:

呜呼,如兰溪之女美,介休之妇德,皆室家之则也。常欲以楚辞哭之,而哀不能成文。

——《黄氏二室墓志铭》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这是黄庭坚的《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虽然只有百余字,却尽得《醉翁亭记》原文神韵。

在为政上,他也和欧阳修一样,走的是宽简与平易之道。

1080年,36岁的黄庭坚,改任泰和知县。

当时,朝廷刚刚颁布盐税法。

为了邀功请赏,各地都争先施行,催征税款。

唯独泰和县不见丝毫动静,官吏一脸苦闷,百姓却喜大普奔。

哲宗即位后,太皇太后高氏听政。黄庭坚应召进京,担任校书郎、检讨官,负责编撰《神宗实录》。

同期进入秘书省的,还有张耒、秦观和晁补之。

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苏轼·《答李昭玘书》

就这样,苏轼最赏识的四个年轻人,成了一个写字楼里的同事。

公务之余,他们少不了饮酒作乐、赋诗填词,堪称北宋文坛的“F4”。

“诗文一出,洛阳纸贵”,其受欢迎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流量小生。

“苏门四学士”的美名,正是源于此时。

为皇家修史,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风险极高。

若是朝廷满意,仕途自可再进一步。

但稍有差池,则会危及前程,甚至搭上身家性命。

究竟会是哪种结果,不仅要看实力,更要凭运气。

黄庭坚却很特殊,既尝到了甜头,也咽下了苦果。

《实录》完稿后,高氏很满意,很快便提拔黄庭坚为近臣,让他担任起居舍人,负责记录天子日常和朝政大事。

但黄庭坚没有想到的是,他呕心沥血编修的国史,日后竟成为政敌栽赃陷害的把柄。

1094年,黄庭坚出任鄂州太守。

就在赴任途中,他突然接到通知,要求留在开封地界,等候朝廷质询。

黄庭坚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为人坦荡,行事正派,自然无惧任何调查。

只是哲宗刚刚亲政,支持变法的章惇拜相,包括苏轼在内的“旧党”之人,尽遭罢黜。

黄庭坚位列“苏门四学士”,又岂能逃过此劫?

果然,章惇和蔡卞等人,煞费苦心,在《神宗实录》中找到千余条“铁证”,称黄庭坚在编修国史时,有很多诬陷失实之词。

但经过史官核实,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有据可依。

剩下的几件事,他们强烈要求黄庭坚“给个说法”。

蔡卞质问:“你写‘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这不是造谣生事、污蔑朝政吗?”

黄庭坚回应:“当年我在大名府任职,曾亲眼见到此事。他们治水,的确如同儿戏。”

态度如此强硬,亲朋好友都非常担心。

黄庭坚却大手一挥:“用事实说话,不怕!”

但是在宋朝,给官员定罪,“莫须有”就可以了。

果然,在章惇的指使下,谏官依旧上书,坚称黄庭坚“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

最终,黄庭坚被降为涪州别驾,先后安置在黔州、戎州。

两州地处西南,山高路远,穷乡僻壤,说是任职,实为流放。但黄庭坚很是坦然: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开怀饮,放声歌,不要苦心去琢磨。

白发戴花,骑马射箭,神采风流,可与古人比肩。

到任后,他和当地书生打成一片,讲学传道,指点诗文,很受他们的欢迎。

只是在前往黔州的途中,黄庭坚应下的一个承诺,又为日后的颠沛流离,再次埋下了祸根。

过荆州时,当地正在重建承天寺。

住持久闻黄庭坚大名,便想在落成之后,请他为新寺作记。

黄庭坚当场答应。

六年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新旧两党的命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交替浮沉。

苏轼、苏辙、秦观等人,相继接到诏书,被调回中原。

黄庭坚也在被赦之列。

从四川返程时,他特意在荆州停留,为承天寺作记。

当天,湖北转运使陈举也在场。

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某等愿记名不朽,可乎?”把名字刻入石头,自然是想“不朽”。

按理说,堂堂一方大员,亲临作记现场,既是对佛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黄庭坚本人的热情支持,提出这样的要求,不算太过分。

对于作记的人来说,也就是多写两个字的事。

但耿直的黄老先生,却当场拒绝了转运使大人,任由陈举的一张老脸,红一阵,黑一阵,尴尬万分。

1103,向太后还政于徽宗,支持新法的赵挺之拜相。

陈举趁机献上《荆南府承天院记》,并将其中的一段话黑体加粗,弹劾黄庭坚“幸灾谤国”:

儒者尝论一佛寺之费,盖中民万家之产,实生民谷帛之蠧,虽余亦谓之然。然自省事以来,观天下财力屈竭之端,国家无大军旅勤民丁赋之政,则蝗旱水溢或疾疫连数十州,此盖生人之共业,盈虚有数,非人力所能胜者邪!

就事论事的一番感慨而已,毫无幸灾讽刺之意,明显又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罪名。

但是在大宋,这样的弹劾,几乎百试百中。

很快,黄庭坚就被革职,押往宜州羁管。

途中,他遇见秦观的儿子秦湛、女婿范温扶柩北上。

原来秦观接到诏书不久,便病逝于滕州。

黄庭坚伤心之余,将自己仅有的盘缠,全都送给了秦湛。

而他自己,也在两年之后,客死于宜州贬所,终年六十一岁。

时间回到1085年,在德州任职的黄庭坚,曾给四会知县黄几复,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

同乡好友,京师一别,天南地北,音信相隔。

当年桃李盛开,春风拂面无尽欢。

如今漂泊江湖,孤灯夜雨对愁眠。

胸怀凌云万丈才,半生襟抱未曾开。

身渐老,发已白。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瘴气弥漫,猿猴悲啼,不知何时才能离开这艰险之地?

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特别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句,更是时人竞相效仿的典范。

全联不用一个动词,仅用六个意象,就写尽相聚得意之乐,说尽相思落寞之苦。

这种名词串联之法,前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后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但论起对比之强烈,画面之突出,意象之丰富,情感之浓郁,都不及黄庭坚之语。

至于末尾四句,表面上写友人,实则写自己。

和黄几复一样,黄庭坚的一生,也是空有凌云之志,却无青云之路。

刚直不阿、宁折不曲的性格,让他在党争不息、权斗不止的北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好在黄庭坚看得淡然,活得通透,对尔虞我诈、蝇营狗苟之辈,更是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千金虽好,哪里买得到自在和逍遥。

其实,黄庭坚有没有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并不影响世人喜欢他的诗文、仰慕他的为人。

论诗,他师法杜甫,比肩苏轼,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对宋代文坛影响深远,甚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流派——“江西诗派”。

论书,他精通行、草,楷书自成一体,与米芾、苏轼、蔡襄并称“宋四家”。

论人品,他至孝至诚。

母亲病重,他衣不解带,昼夜服侍。去世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积郁成疾,几近不治。

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为母亲清洗便器的故事,更是被写成文字,录入《二十四孝》。

元祐年间,朝廷荫补,符合条件的官员,可以推荐儿子入仕。

黄庭坚却特意上书朝廷,愿意委屈儿子,将做官的机会,无偿转让给家境更加贫寒的侄子。

作为“旧党”中人,他一生受尽“新党”迫害。

但王安石变法失败,闲居南京半山之时,他却专程赶到江宁,看望这位“新党”的精神领袖。

王安石死后,黄庭坚更是连写两首《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字里行间,全是真切的敬重与怀念:

其一

短世风惊雨过,成功梦迷酒酣。

草玄不妨准易,论诗终近周南。

其二

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

欲问老翁归处,帝乡无路云迷。

正是因为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苏轼在向朝廷举荐官员时,才专门给黄庭坚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这评价,一点都没有夸大。 参考书目:《宋史》元 脱脱《清波杂志校注》宋 周辉《宋名臣言行录》宋 朱熹 李幼武《续资治通鉴长编》宋 李焘

-END-

【作者简介】叶楚桥:读诗词,写人物,讲故事,有品有料更有趣。新书《唐朝诗人的快意人生》《宋朝词人的诗酒年华》正在当当和天猫热卖。

TAG标签: 黄庭坚

猜你喜欢
  • 姚燧《浪淘沙 竞渡》全诗赏析

    楚俗至今朝。服艾盈腰。喧江铙鼓节兰桡。士女踏歌巫觋舞,鱼腹魂招。去古既云遥。谗毁言消。修名立与日昭昭。免向重华敷衽跪,来直皋

  • 18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中国的对联不但是充满韵律的文学形式,而且还充满了趣味;谈起对联,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文人墨客,边喝酒赏花,边互出对联,比拼才智的画面;当真是诗酒趁年华,红尘尽潇洒! 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

  • 周邦彦《苏幕遮》全诗赏析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十首诗词曲,写尽古今情

    唯有蕴含真挚浓烈情感的诗才是最美的诗。下面精选的这10首古诗词作品,既有相思之苦、流浪之悲,又有兴亡之叹,动人心魄,值得一读再读。

  • 皇甫冉《春思》赏析: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作者简介

  • 李白《古朗月行》翻译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

  • 国学复兴不能否定新文化运动

    资料图 《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了。在“复兴国学”的现实面前,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值得玩味。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学的衰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们“非儒r

  •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洞仙歌 【宋】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

  •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赏析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 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蓴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

  • 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欣赏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

相关栏目:
  • 历史人物
  • 野史秘闻
  • 上古传说
  • 夏商周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 宋朝历史
  •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 清朝历史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