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译文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译文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译文和答案】
9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
朱子家训文言文翻译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06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
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
-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
-
杨花落尽子规啼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年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语义说明:指宾客声势强大,占了主人的位置,反客为主。 使用类别:用在「主客颠倒」的表述上。 喧宾夺主造句:01他很不识大体,经常在宴席上喧宾夺主,抢尽主人的风采。 02我们既然是客人,自然应该听主人的
-
于成龙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
-
程之邵传 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人。曾祖仁霸,治狱有阴德。之邵以父荫为新繁主簿。 熙宁更募役法,常平使者欲概州县民力,以羡乏相补。之邵曰:“此法乃成周均力遗意,当各以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①。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
男人上厕所时最怕什么样的女人闯进去? 答案:带尺的女人
-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