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
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
导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大家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到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呢?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分享的正是关于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知识,不妨来看看学习一下吧!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10)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
-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作品赏析作于:(1933年)此诗见于《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没有诗题。发表于1933年2月16日《论
-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
-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汉兴,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
-
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以“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以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其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
-
文言文至理名言 经典名言警句是先贤灵性与智慧之物,那些含有深含哲理的'佳句,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100句文言文至理名言,希望能帮到你。 文言文至理
-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
-
语义说明:比喻情况日渐败坏。 使用类别:用在「日趋恶化」的表述上。 江河日下造句:01党派之争造成政风江河日下,国人焉能不有所警惕! 02世衰道微,人心不古,治安状况当然跟着江河日下了。 03在大卖场
-
二翁登泰山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二翁登泰山的文言文翻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