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石保兴传》“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6:40阅读:289
石保兴传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明年,迁尚食副使。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开宝中,领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守信①卒,起复,领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契丹扰边,与戴兴、杨守一并为澶州前军驻泊。李继迁入钞②,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尝巡按罨子砦,并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优诏褒美。端拱二年,知平戎军,徙莫州,俄为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拜蕲州团练使,为永兴军钤辖,改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有岌伽罗腻③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还,至乌、白池,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④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 家财偿之。”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三年,就拜棣州防御使。徙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颇峻刑罚,每捶人,令缓施其杖,移晷方毕。五年,以疾求归京师。未几卒,年五十八。保兴世豪贵,累财钜万,悉为季弟保从之子所废。                                                              (选自《宋史•石保兴传》)
【注】①守信,石保兴的父亲。②钞,女真族姓,这里指他们居住地河南一带。③岌伽罗腻,为党项大族。④持满,拉满弓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B.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C.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D.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又叫恩荫,指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文中即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B.起复,封建时代官员因父母死丧而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未满期而奉召任职即为“起复”。
C.徙,调动官职,文中是说石宝兴调动官职担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迁、调、领、转、诣等。
D.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古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保兴洞晓时事。太祖召集功臣子弟,向他们询问时事,石保兴虽然最年轻,但应答清楚;太祖认为他是奇特的人,授官如京使。
B.石保兴颇有谋略。他巡视罨子砦、黑水河时,故意快步进入谷中,诱敌深入;夏人果然中计,带着数千骑兵渡过黑水河与石保兴交战。
C.石保兴英勇抗敌。至道二年,他率领军队出入贼兵的方阵中,挺身持弓,且战且行,历经三天四十二战,取得了胜利。
D.石保兴敢作敢当。咸平二年,夏人入侵,他说服拦阻他的主管官,坚决要求把官钱发放给战士;皇上最终知道这事,并没追究他的责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
译文:
(2)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

参考答案
4.C(“阵中”是“出入”的宾语,“出入阵中”不可断开,故排除A、D;“挺身持满”“易骑奋呼”句式整齐,“易骑”“奋呼”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
5.C(“领”表示兼任,“诣”是前往、到某地去的意思,均不能表示调动官职)
6.B(石保兴并没“故意”步入谷中,夏人也并非“中计”和石保兴交战)
7.(1)(石保兴)于是在黑水河边埋伏士兵,等到敌兵渡到一半时,急忙攻击他们,斩敌首一百多级,追击败兵数十里。(“遽”“北”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2)夏人(被)击退后,(石保兴)派人骑驿马把这事向皇上报告,真宗皇帝宽恕他而不问罪。(“闻”“贷”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石保兴字光裔,本名叫保正,宋太祖取“兴守”的意思而把他的名字改了。建隆初年,十四岁,因先世的功勋补录做了供奉官。第二年,升任尚食副使。宋太祖曾经召集功臣子弟用近期大事来询问(他们),石保兴年龄最小,对答清楚,宋太祖认为他很奇特,授官如京使。开宝中,兼任顺州刺史。宋太宗征讨河南以东,(让保兴)担任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石保兴出任高阳关监军。父亲石守信死后,保兴守孝未满便奉召任职,兼任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契丹侵扰边疆,保兴与戴兴、杨守一起担任澶州前军驻屯。李继迁进入钞地,石保兴迁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石保兴曾到罨子砦及黑水河巡视,快步进入谷中,夏人知道这事,便带着数千骑兵占据险地,渡黑水河寻(石保兴)交战。保兴所带领的人马不满二千人,(石保兴)于是在黑水河边埋伏士兵,等到敌兵渡到一半时,急忙攻击他们,斩敌首一百多级,追击败兵数十里。皇上下诏褒奖赞美。端拱二年,主管平戎军务,迁官莫州,不久任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朝廷)任命他做蕲州团练使,担任永兴军钤辖,改任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迁任延州都巡检使暂兼州衙事务,改任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分五路讨伐贼兵。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人来抗拒,石保兴选拔数百名敢死士口中衔着器具在晚上出击,歼灭了他们。从此吴移、越移各族归顺投降。撤军,行至乌地和白池,贼兵又布置方阵来抗拒。保兴率领众兵出入方阵中,恰巧他乘坐的马中了流箭,他挺身而出拉满弓弦,换上坐骑奋臂高呼,边行边斗,总共经历了三天四十二战,贼兵于是领兵离去。咸平二年,主管威虏军 务。恰巧夏人进入钞地,石保兴把数万缗官钱分发给战士,主管人坚持己见认为不可。石保兴说:“城池像这样危险了,怎有时间向朝廷请示,事情办好后,再向朝廷请示如果不被准许,我愿用家财来偿还。”夏人(被)击退后,(石保兴)派人骑驿马把这事向皇上报告,真宗皇帝宽恕他而不问罪。咸平三年,前去担任棣州防御使。迁任邢州知州,改任澶州知州。在郡衙刑罚非常严厉苛刻,每次捶人,令人慢慢地施行杖打,过一段时间才杖完。五年,因病请求回到京师。不久病死,年五十八。石保兴世代都是豪强贵族,积累财产极多,全被最小的弟弟石保从的儿子耗费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精选七字重阳节对联 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

    【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 【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 【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 【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

  • 一刻千金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时间极为珍贵。 使用类别:用在「时间宝贵」的表述上。 一刻千金造句:01时间一刻千金,岂容虚掷? 02我们要珍惜一刻千金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 03联考将至,时间是一刻千金,不能有分秒的

  • 《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阅读答案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鸲遣悲怀三首其二》 【全诗】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 土豆把包子打死后,包子变成了什么? 答案:豆沙包

    脑筋急转弯题目:土豆把包子打死后,包子变成了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土豆把包子杀了,变成了豆沙包。 脑筋急转弯答案:豆沙包

  • 韩愈《龙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龙说 韩愈 ①龙嘘②气成云,云固③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④光景⑤,感震电,神变化⑥,水⑦下土,汩gǔ⑧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

  • 《魏收改武学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

  • 梦见钱财

    梦见发了财是祥兆。梦见给别人钱财,是不祥之兆。梦见吝啬鬼给别人钱财,窃贼会盗取自己全部的积蓄。梦见含辛如苦地赚钱,会处境艰难。

  • 良药苦口造句四则

    一、 语义说明:表示能治病的药,多味苦难嚥。 使用类别:用在「益药味苦」的表述上。 良药苦口造句:01良药苦口利于病,你还是忍耐著点,喝下去吧! 02这些药虽然难吃,但良药苦口,你还是得按时服用,病才

  • 许浑《旅夜怀远客》全诗赏析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