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萧得里底,字糺邻,晋王孝先之孙”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6:05阅读:236
萧得里底,字糺邻,晋王孝先之孙。父撒钵,历官使相。得里底短而偻,外谨内倨。大康中,补祗候郎君,稍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中,燕王妃生子,得里底以妃叔故,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隆二年,监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多俘而还,改同知南京留守事。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亦附会之。四年,知北院枢密事。夏王李乾顺为宋所攻,遣使请和解,诏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使宋平之。宋既许,得里底受书之日,乃曰:“始奉命取要约归,不见书辞,岂敢徒还。”遂对宋主发函而读。既还,朝议为是。天庆三年,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
女直初起,廷臣多欲乘其未备,举兵往讨,得里底独沮之,以至败衄。天祚以得里底不合人望,出为西南面招讨使。八年,召为北院枢密使,宠任弥笃。是时,诸路大乱,飞章告急者络绎而至,得里底不即上闻,有功者亦无甄别。由是将校怨怒,人无斗志。保大二年,金兵至岭东。会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谋立晋王敖卢斡事泄,上召得里底议曰:“反者必以此儿为名,若不除去,何以获安。”得里底唯唯,竟无一言申理。王既死,人心益离。金兵逾岭,天祚率卫兵西遁。元妃萧氏,得里底之侄,谓得里底曰:“尔任国政,致君至此,何以生为!”得里底但谢罪,不能对。明日,天祚怒,逐得里底与其子麽撒。
得里底既去,为耶律高山奴执送金兵。得里底伺守者怠,脱身亡归,复为耶律九斤所得,送之耶律淳。时淳已僣号,得里底自知不免,诡曰:“吾不能事僣窃之君!”不食数日,卒。子麽撒,为金兵所杀。
(摘选自《辽史列传卷三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
B.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
C.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
D.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因在重要地区总管统兵,故称之为都督,但在一些北方地区则被称之为总管
B.女直,即女真族,该称号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直到辽金时期才被世人称为女直
C.将校,是由将官和校官这两个职位组成的,即将军与校尉,后来一般泛指高级的军官
D.元妃,有“元配”(原配)之意,在此指首次娶的嫡妻,即正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里底为人软弱。耶律阿思因收取贿赂,在乙辛余党问题上为他们开脱,得里底无法阻止他,便附和阿思的意思
B.得里底做事谨慎。在出使宋国平息纠纷准备回国时,得里底特意打开书信查阅了一遍信中内容,以免宋玩弄手段
C.得里底为人迂腐。诸侯大乱之时,得里底面对告急者的奏章不立即奏闻,对有功之人也不嘉奖,使当时人心涣散
D.得里底不事二主。耶律淳称帝,得里底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斥责对方说绝不服从偷号称帝之人,于是绝食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里底短而偻,外谨内倨。大康中,补祗候郎君,稍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
(2)得里底既去,为耶律高山奴执送金兵。得里底伺守者怠,脱身亡归,复为耶律九斤所得,送之耶律淳。

参考答案
4.C
5.D(在此并不是指首次娶的嫡妻,因为在辽时,元妃泛指妃子的名号)
6.C(得里底并不是迂腐,而是无所作为)
7.(1)得里底身材短小背驼,对人提防内心倨傲,大康年间,补官至祗候郎君,逐渐被提拔为兴圣宫副使,同时担任同知中丞司事一位。(“短而偻”、“外谨”、“稍迁”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得里底意境成功逃脱后,被耶律高山奴擒获后押送给金兵,得里底瞅准看守疏忽的机会,脱身逃回,又被耶律九斤擒获,押送给了耶律淳。(“既去”、“伺、怠”、“亡归”各1分,句意通畅2分)
 
参考译文
萧得里底,字纠邻,晋王萧孝先之孙。父撒钵,历任使相。
得里底身材短小而背驼,对人小心谨慎而内心倨傲。大康年间,补为祗候郎君,渐升为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年间,燕王妃生子,得里底因是王妃之叔,历任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隆二年(1096),监军攻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大肆俘掳而回,改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乾统元年(1101),任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究治乙辛余党,阿思收受贿赂,大多出脱其罪行;得里底无法制止他,也附会他的意见。
四年(1104),任知北院枢密事。夏王李乾顺遭到宋军攻击,派使者请求我国出面和解,诏令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出使宋国平息纠纷。宋已经答应讲和,得里底接受和议书的那天,说道:“我初来时奉命取得和约回国,现在我连信中文辞都没看见,怎么能空手而回。”于是当着宋主之面打开书信读了一遍。回国之后,朝议认为他做得对。天庆三年(1113),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
女真刚刚兴起时,朝臣大多主张乘他们还无防备之时,发兵前往讨伐;只有萧得里底出面阻止,以至于最终败于女真之手。天祚因为得里底不得人心,出贬为西南面招讨使。八年(1118),征召为北院枢密使,宠幸和重用更加坚固。当此之时,诸路大乱,飞传奏章告急者接连而至,得里底并不立即奏闻,对于有功之人也不加鉴别给赏。因此将校怨恨恼怒,士兵毫无斗志。
保大二年(1122),金兵到达岭东。适逢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人图谋扶立晋王敖卢斡之事败露,皇上召见得里底商议说:“反叛之人必定以此儿为号召,如果不除去,怎么能得到安宁!”得里底唯唯诺诺,竟然没有说一句话来为晋王申辩。晋王死后,人心更加离散。金兵翻越山岭,天祚率领卫兵向西逃遁。元妃萧氏,乃得里底之侄女,对得里底说:“你主持国政,造成君王落到这步田地,你还活着干什么?”得里底只是一个劲地谢罪,不能作答。次日,天祚发怒,驱逐了得里底及其子麽撒。
得里底离去之后,被耶律高山奴抓获送给金兵。得里底瞅准看守疏忽,脱身逃回,又为耶律九斤得到,送给耶律淳。当时耶律淳已经僭号称帝,得里底自知无法免死,便斥责说:“我不能奉事僭越窃号之君主!”绝食数日,去世。子麽撒,为金兵所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龙蛇交替七字春节精选对联 丰年盛景龙蛇舞,新岁春光彩蝶飞

    上联:丰稔龙年留喜气 下联:小康蛇岁溢春潮 上联:云霞燕舞春光艳 下联:灵草蛇衔寿气浓 上联:丰年盛景龙蛇舞 下联:新岁春光彩蝶飞 上联:山舞银蛇春烂漫 下联:路驰骏马景妖娆 上联:天征瑞象迎新岁

  •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

  •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宴游与济南历下亭兴衰

    一朝宴游天下知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历下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的客人是文章、书法誉满天下的北海郡太守李邕。名士雅集,宴会游赏,杜甫当即赋

  • 新陈代谢造句八则

    一、 语义说明:形容一切事态更新除旧的过程。 使用类别:用在「汰旧换新」的表述上。 新陈代谢造句:01唯有建立良好的升迁和退休制度,才能促进人事上的新陈代谢。 02这些流行总是不断地新陈代谢,以满足年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六国论 作者: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司马光生命中最后18个月的悲剧性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

  • 浣溪沙·乍向西郊斗草过

    乍向西郊斗草过,药栏红日尚婆娑。一春只遣睡消磨。发为沉酣从委枕,脸缘微笑暂生涡。这回好梦莫惊他。

  • 刘基《郁离子·云梦田》阅读答案及翻译

    原文: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

  •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作于:(1932年)三月《鲁迅日记》1932年3月31日:“午后……又为沈松泉书一幅云:(略)。”①《楚辞·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