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司马池,字和中”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5:43阅读:460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从子里。光自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究吃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推脱,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之间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他并未因此报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5分)
(2)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5分)

参考答案
10.(3分)C
11.(3分)A
12.(3分)A
13.(10分)
(1)(5分)司马池心里十分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母亲向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之事呢?”(“心动”“素”“岂无……乎”各1分,大意2分;其中“心动”译为“内心悸动、异动”亦可)
(2)(5分)曹利用惊讶地说:“官员骗我说已给我送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它送交朝廷。(“给”“输”“亟”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司马池,字和中,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因征东大将军司马阳葬于安邑澜洄曲,后魏分为安邑置夏县人。司马池即为夏县人。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叔伯,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当时有人报告皇上说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来回路程太远,朝廷于是开辟山含口道,从闻喜越山抵达垣曲,大家都认为山含口道开通后方便了。唯司马池对人说“:以前的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走迂回之路,一定是走现在这条路有不方便的地方。”众人听后大不以为然。不久,山洪暴发,盐车人马全部都被淹入河中,于是大家都很佩服司马池。考进士,正当要举行殿试时,突然有信报司马池母亲死了。朋友为了不影响他的考试,将报丧信藏起来没有告诉他。司马池心里十分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母亲素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之事呢?”于是就与自己的朋友谈,朋友只告诉他母亲病了,司马池闻言号恸大哭着跑回去了。后来考中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任建德、郫县县尉。蜀人妄传戍兵叛乱,蛮族将会入侵。于是富人争相将金银埋藏后逃到山谷间躲起来。县令闾丘梦松亦假借有别的事情不去县府上班,主簿也有病不出门。留下司马池管理县中事务。在元宵灯会,司马池让老百姓尽情游观,一连进行了三个晚上,于是民心安定下来。枢密使曹利用上奏要司马池任群牧判官,司马池辞谢不就,但朝廷还是授给了他。曹利用曾经委托他负责征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司马池说:“命令不实行,是因为上级违犯了它。你所欠的马费还很多,不先送,怎么去催促他人呢?”曹利用惊讶地说“:官员骗我说已给我送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其送给朝廷。数日之中各位负责者都完成了任务。后来曹利用被贬官,他的同党害怕治罪,因而反过来又讲他坏话的人很多,唯独司马池在朝廷赞扬他,并说曹利用是冤枉的,朝廷最终没有问罪。正值皇帝下诏百官轮流应对。司马池说“:唐朝之制,凡皇帝诏书制定以后如有不方便的地方,门下省即负责封还不下发。现在门下省虽仍有封驳之名,但一有诏书出来中书省一律下达。这样就不能避免皇帝的失误了。”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弹劾司马池处事不当有十余条,以及他不将皇帝的命令传达下去的过错。遂降知虢州。当初,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时,正碰上有个官吏偷盗官府银器案,犯人被带上镣铐投进州监狱,审讯时犯人自己陈述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官府银器已经被他拿出卖掉的超过了半数。后又发现有越州通判私载个人货物、偷税之事。因与张从革有姻亲关系,曾派人私下去拜见他。有人说这下司马池可以弹劾江钧,向张从革报仇了。但司马池说:“我不做。”故大家都称赞他有长者风度。后升任知晋州。死于此任。有子司马旦、司马光,另有养子司马里。司马光自己另有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

  • 《宋史·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

  • 2013年蛇年精选七字对联 龙驾祥云门接福 蛇吐瑞气户迎春

    上联:龙腾华夏春光丽 下联:蛇蛰神州福气浓 上联:龙驾祥云门接福 下联:蛇吐瑞气户迎春 上联:龙戏宝珠辞旧岁 下联:蛇衔瑞草贺新春 上联:龙腾广宇江山丽 下联:蛇舞神州岁月新 上联:龙腾九域千年禧

  • 逼上梁山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 使用类别:用在「迫於无奈」的表述上。 逼上梁山造句: 01、别以为我愿意这麽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 02

  • 模棱两可造句

    语义说明: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使用类别:用在「含混不清」的表述上。 模棱两可造句: 01、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02、请别怪我

  • 蓝千秋《江公皋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

  • 辛弃疾《昭君怨》全诗赏析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 “(魏文侯)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文侯)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

  • 亭亭玉立造句八则

    一、 语义说明:形容女子身材修长美丽。 使用类别:用在「仪表美好」的表述上。 亭亭玉立造句:01你若想拥有亭亭玉立的身材,就别再贪嘴吃零食了。 02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材,再配上一套洋装,真是美极了。 0

  • 梦见集市

    梦见集市是什么意思梦见集市,预示着经济上的好运。年轻人梦见集市,代表近期你在生活上的开销会比较的大,荷包容易缩水。商人梦见集市,生意虽然正在慢慢的好转,但是各地的应酬,致使财运会有些下降。恋爱的人梦见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