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宋史·蒋之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2:45阅读:517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报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      ​初,之奇为欧阳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复惧不为众所容,因修妻弟薛良孺得罪怨修,诬修及妇吴氏事,遂劾修。神宗批付中书,问状无实,贬监道州酒税,仍榜朝堂。
      ​新法行,为福建转运判官。时诸道免役推行失平,之奇约僦庸费,随算钱高下均取之,民以为便。迁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尤其大也,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元丰六年,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凡六年,其所经度,皆为一司故事。
       ​元祐初,知广州。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徙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辽使耶律迪道死,所过郡守皆再拜致祭。之奇曰:“天子方伯,奈何为之屈膝邪!”莫而不拜。未几,复出知熙州。夏人论和,请画封境。之奇揣其非诚心,务守备,谨斥候,常若敌至。终之奇去,夏人不敢犯塞。
       ​崇宁元年,以疾告归,提举灵仙观。三年,卒,年七十四。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六曲会府,以治办称。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行部至,必造之。特以畔欧阳修之故,为清议所薄。(节选自《宋史·蒋之奇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B.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C.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D.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原文标点: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春秋》言简义深,不易理解,《春秋三传》就是对《春秋》的注释,分别为《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B.贤良方正,原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汉朝时设置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C.“故事”有多种含义,如旧事、旧业、旧日的典章制度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蒋之奇是官员,故曰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蒋之奇误信人言,自污其德。蒋之奇误信薛良孺之言,弹劾欧阳修与吴氏“乱伦”,经查无实而成诬告,遭贬,并被当时士人轻视。
​B.蒋之奇推行善政,造福百姓。蒋之奇任职淮东时,碰上年岁不好,逃荒者多,他就招募这些人兴修水利,使淮河分流,减轻了水患。
​C.蒋之奇不阿不屈,气节凛然。辽使耶律迪死于出使宋国途中,沿路地方官都卑躬屈节地为他拜祭,独有蒋之奇祭而不拜,大义凛然。
​D.蒋之奇洞察明见,未雨绸缪。西夏人要求谈判,划定疆界。蒋之奇洞察其心叵测,加强了守备,准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边境安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诸道免役推行失平,之奇约僦庸费,随算钱高下均取之,民以为便。(5分)
(2)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行部至,必造之。(5分) 

参考答案
4.B (原文标点: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5.C (不合文意,“故事”在文中应为“典范”)
​6.B (混淆范围,分流淮河是在元丰六年,而非淮东任职期间)
​7.(l)当时各路对免役法的推行失去平衡,蒋之奇约束雇佣的费用,按照算钱的高低平均收取,百姓认为便利。(得分点:“平”“约”“便”各1分,句意 2 分)
​(2)而且孜孜不倦以举荐人才为己任,推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次巡行来到,一定造访。(得分点:“人物”“行部”“造”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考进士,考中《春秋三传》科,官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考试六论中选。当初,蒋之奇被欧阳修厚爱,制科乙经被落选,就对欧阳修极言关于濮王称父的好处,以便得到御史的职位。又害怕不被人所容纳,趁着欧阳修妻子的弟弟薛良孺得了罪怨恨欧阳修,诬陷欧阳修和妇人吴氏的事情,弹劾欧阳修。神宗批示交给中书处理,经过审问情况不合事实,贬蒋之奇监道州酒税,在朝堂列榜。新法推行,任福建转运判官。当时各路对免役法的推行失去平衡,蒋之奇约束雇佣的费用,按照算钱的高低平均收取,百姓认为便利。升迁淮东转运别使。年成不好百姓流亡,蒋之奇招募他们修筑水利工程给流亡者粮食。如扬州的天长三十六个池塘,宿州的临涣横斜的三条水沟,尤其大,用民工达到百万人,灌溉田地九千顷,使八万四千百姓活了下来。元丰六年,请求开凿龟山左部到洪泽成为新河,以避淮河险情,从此没有船翻溺水的祸患,总共六年,他所经营管理的,都成为一个部门的典范。元祐初年,知广州。妖人岑探善于幻术,聚集党徒二千人,预谋夺取新兴,掠夺番禹,包围占领岭表,很多不法之徒利用他作恶,气焰非常嚣张。蒋之奇派遣铃辖杨从先进行讨伐,活捉岑探。改任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辽国使者那律迪在路上死去,所经过的州的知州都要进行祭拜。蒋之奇说:“天子的一方长官,为何给他下跪!”他仅仅祭奠而不拜.不久,又出知熙州。夏国议和,请求划分国界。蒋之奇揣测他们不是真心,尽力备战,放哨侦查,常常如敌人要来。直到蒋之奇离去,夏国不敢侵犯边塞。崇宁元年,因病请求归乡,提举灵仙观。三年,去世,年七十四岁。蒋之奇作为部使者有十二次,六次主管会府,以善于治理著称。而且孜孜不倦以举荐人才为己任,推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次巡行来到,一定造访。因为背叛欧阳修的缘故,被士人所轻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大材小用|大材小用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大材小用,指把大的材料用于小的用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 【成语解释】 材:木料;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大材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人尽其才。也指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 【成语出

  • 临危不惧造句九则

    【临危不惧解释】指遇到危难时,一点也不害怕。形容勇敢、坚定、沉着。临:遭遇,碰到。 【临危不惧造句】 ①在激烈的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胜利。 ②江姐面对敌人

  • 李贺《野歌》全诗赏析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作品赏析自励也。注:1: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衘芦鸿:山桑,材可作弓

  • 海枯石烂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形容历时久远。 使用类别:用在「时间长久」的表述上。 海枯石烂造句:01这种大工程,恐怕海枯石烂也无法完成。 02等到海枯石烂,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也不可能出现。 二、 语义说明:比喻意志

  • 杂说·马说

    杂说·马说 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acute;n)死于槽(

  • 《疑人窃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

  • 女人穿什么鞋子就代表她想结婚了? 答案:高跟鞋

    脑筋急转弯题目:女人穿什么鞋子就代表她想结婚了? 脑筋急转弯解析:穿上高跟鞋,别人追就跑得慢埃 脑筋急转弯答案:高跟鞋

  • 流言蜚语造句十一则

    语义说明:泛指谣言。 使用类别:用在「传闻流言」的表述上。 流言蜚语造句:01这些人不断地散布流言蜚语,真令人讨厌。 02众所瞩目的明星,最怕流言蜚语破坏名誉。 03由于听信了不实的流言蜚语,他跟朋友

  • 骄傲自满造句七则

    【骄傲自满解释】自高自大,对自己已有的成绩感到满足。 【骄傲自满造句】 ①妹妹这次数学考试得了100分,就骄傲自满,放松了学习。 ②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优异,但我不会骄傲自满,更不会放松学

  • 无妄之灾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比喻意外的灾祸。 使用类别:用在「灾祸变故」的表述上。 无妄之灾造句:01一场空难,使许多家庭遭受无妄之灾,面临破碎。 02讲话应该小心谨慎,以免说错话而招致无妄之灾。 03酒醉驾车是很危险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