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牡丹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 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蕊丛丛以 百数 数:计算
B. 宜黜汝旧 黜:除掉
C. 性果而识暗也 暗:隐蔽
D. 请具砚削牍 具:准备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怒而移之山 不自怒而怒花
B. 牡丹之来也 均之二策
C. 记之以自警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吾其还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 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
D. 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
1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17.翻译文言文中划线句子。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3分)
(2)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3分)
参考答案:
13.C(暗,缺乏,短浅)
14.C(A表修饰;表转折,却。B助词,主谓之间;这。C来。D表猜测,大概;表商量语气,还是)
15.B(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16.事物各有其本性,我们应顺其自然。
17.(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一句一分)
(2)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过”“尤”“相”)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简析
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文中反思,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善相花者知晓,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全文揭示了“”事物各有其本性,我们应顺其自然"的哲理。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
语义说明:形容灯火通明灿烂的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灯火辉煌」的表述上。 火树银花造句:01每年的元宵灯节,中正纪念堂前一片火树银花,好不美丽! 02每逢国庆日,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洋溢著一片喜气
-
和珅简介: 钮祜禄·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间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
-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曲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人还要自由自在。为是作
-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
-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
-
答鲍觉生书① 吴定 顷邀惠书,省仆动静安否,情重辞温,增仆远望,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闲处,叹左右益少通敏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 仆八岁入塾,诵四子、六艺之书,慨
-
语义说明:形容早出晚归、连夜赶路或工作备极劳累。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披星戴月造句: 01、为了完成任务,他披星戴月,兼程赶往前线。 02、为了在天亮前赶回家
-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唐时的京城长安。 (2)人面: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