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刘驾《贾客词》翻译赏析
刘驾
贾客灯下起, 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 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 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 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 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 对镜弄花枝。
注释:
⑴贾(gǔ)客: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
⑵发:出发。
⑶疾路:捷径。
⑷暗行: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
⑸寇盗:指抢劫的强盗。
⑹委:丢弃,抛弃。岐:一作“歧”,路的分支。
⑺扬州:著名的繁华都市,也是富商大贾的集散地。
译文:
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高山上有条捷径,商人以前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有亮,但商人还是认为这条路不会发生意外。这一次他却遇到了劫匪,他们埋伏在路旁,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商人遭遇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袋子遗弃在路旁。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置下大宅,谁想路遇劫匪,竟葬身荒野。他的妻子此时不知祸事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容妆,等待他的归来。
赏析:
刘驾在唐代诗人中是被称为能“以古诗鸣于时”的(见《唐诗别裁》卷四)。诗的第一段,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
第二段承接上面,写贾客“暗行”引出的后果。“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场:“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这里不写贾客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
最后的一段,诗人运用了点睛之笔:“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就令人惊愕了。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谁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这远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要强得多。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的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以唤起读者的进一步思索和联想。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
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入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
-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
-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
●南乡子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苏轼
-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作品赏析【注释】: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
-
梦见和法官相遇,家人会发生龃龉,或者为了打官司破费不少。梦见自己当了官,要身居高位。梦见自己因犯罪被提交法院会受到法律制裁。梦见法官的心情高兴,要继承祖先遗产。
-
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後畦。晴江明处动,远橱看来齐。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