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学知识

明末来华耶稣会士与宦官交往评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7:32阅读:471
    内容提要:明末来华耶稣会士与中国社会上层的接触中,其触角也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宦官。耶稣会士初入中国曾受到宦官的刁难,但随着传播宗教的需要,传教士们在晋接官绅时也注意到利用宦官这一权势集团,其后亦有少数宦官信奉了天主教。而耶稣会士与宦官的接触中,对中国封建社会集权专制下的宦官干政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们从价值中立的立场对宦官所进行的批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康志杰,1954年生,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明朝末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与中国各个社会层面进行了交往,其中亦包括在晚明社会极有影响力的宦官集团(1)。耶稣会士与宦官有哪些交往,他们对宦官作何评价; 而晚明时代的宦官对那些来自“远西”的传教士持什么态度,本文通过耶稣会士与宦官的交往的分析,希望开启晚明社会又一个生动而独特的文化领域。

    一、利玛窦在南京结识“冯保”

    利玛窦是最早进入中国内陆传教的耶稣会士之一,1583年(万历11年)他在广东肇庆开辟了第一个传教点,以后又去韶州、南昌等地传教。在利玛窦交接的朋友中有南礼部尚书王忠铭,1598年6月两人准备一起乘船离开南昌去南京。在商议进北京之后如何活动时,“尚书建议,一座钟送给皇宫的主管,另一座钟送给宫中的一个太监。”(2) 王尚书将西方“奇器”作为礼品送往宫中的建议启发了精明的利玛窦,使其明白了要把天主福音带到中国皇帝的身边,必须打通宦官这一至关重要的关节。因而利玛窦到南京以后,就注意接交有权势的宦官。《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六章记载利子在南京时,认识了一位有权势的老人:(这)“是一个几乎拥有无限权力的人,他就是皇宫的太监总管。他管理着京城内的几千名太监。他还管理着京城各城门的税收……这个人还兼有各种职务,他总是大肆耀武扬威,显示自己的权力。他上了年纪,有点老朽,象一切宫庭太监一样,他也有些谄上欺下,在接待利玛窦神父时就表现了这种性格。他的几个手下人吩咐利玛窦要用一定的头衔呼他,诸如殿下之类……这位太监头子耳朵重听,有名助手在他耳边说话,想来是重述神父的谈话内容。在最初晋见时,利玛窦就按照习俗主动地祝愿主人千岁。老人听到这种祝愿,十分高兴,会见结束时就拿出一件厚礼送给利玛窦神父。神父没有接受,也没有答应把主人所要的玻璃三棱镜送给主人。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总管太监。(3) 是书译者在注释中说利子结交的这位“拥有无限权力”的“太监总管”为大宦官冯保。征以有关资料,知此说不确。冯保是万历初年司礼监掌印太监,极有权势。明神宗幼年即位,冯保矫称先帝遗诏,得以与阁臣同受顾命辅政。冯保先是凭侍皇太后李氏的宠信,与大学士张居正结党,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权势日张。后与张居正联手陷害内阁首辅高拱,并将其驱逐出朝廷。以后,冯保内侍李太后,外倚张居正,挟制幼帝,皇帝“有所赏罚,非出(冯)保口,无敢行者。”(4)但至万历10年(1582年),张居正病死,李太后时已久归政,冯保遂失去依凭的靠山,明神宗将冯保谪贬南京闲住,并尽籍其家,“久之乃死。其弟佑、从子邦宁并官都督,削职下狱,瘐死。”(5)冯保其罪过殃及亲属,可见神宗皇帝积怒之深。 而利玛窦在南京所见此老宦官既管理城内众太监,又负责城门税收,其权力之大,炙手可热,那位被万历贬在南京的冯保决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权力和声势。此其一; 其二,利玛窦本人并没有说明与这位老宦官的姓名以及见面的具体时间,这就需要将利玛窦到南京的时间线索作一次简单的梳理: 利玛窦一生到过南京三次。第一次在万历23年,只住了3月,就返回南昌。第二次是万历26年,愈两月北上进京,进京计划流产后,即下江南传教,万历27年(1599)第三次居住南京。这一次才真正结交名流,传播西学,并买房。定居。从利玛窦第三次在南京的活动,可以推断与这位老宦官相识的时间大约是在1599年至1600年二度进京之前这段时间内。 冯保在万历10年案发后贬南京,其最后的结局谈迁《国榷》有两处记载: 卷72“万历十一年正月戊辰条”云:“冯保、冯邦宁并瘐死。” 卷73“万历十四年八月癸亥条”又云:“南京奉御冯保专恣,戍孝陵,其党客用杖八十,受役。” 若按第一种说法,冯保在万历11年(1583年)就死于大牢,时年利玛窦刚刚进入中国内陆,正在广东肇庆传教,那么利玛窦根本不可能认识冯保;若按第二种说法,冯保于万历14年(1586年)受重役,此时利玛窦仍在肇庆。从万历14年到万历27年利玛窦第三次至南京,中间有13年时间,风烛残年的老宦官在其家被籍的境况下恐怕难以挨到与利玛窦见面。本文旨在论说明代宦官与耶稣会士的关系,这位老宦官究竟是何人,此处无关大要。该老阉在见到利玛窦那一刻,又是要利子称“千岁”,又是想得到西洋三棱镜,宦官的专横贪婪在利子的笔下暴露无遗。
猜你喜欢
  •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

  • 2013经典歇后语精选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老柳树发新芽】——回春 【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 【开春的柳絮】——满天飞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开春的鸟儿】——成双成对 【出土笋子逢春

  •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元结《欸乃曲(其二)》赏析

    欸乃曲五首(其二) 元结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赏析: 《欸乃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是作者出差长沙

  • 柳永《倾杯》: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倾杯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

  • 白朴《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全诗赏析

    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天公不禁自由身。放我醉红裙。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青山几年无恙,但泪

  •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赏析 有关描写春节的诗句大全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除夕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古时

  • 黄庭坚《寄黄几复》全诗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品赏析[赏析]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

  •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赏析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 ①香迳: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 晏几道《鹧鸪天》全诗赏析

    彩袖殷勤捧玉钟,[2]当年拚却醉颜红。[3]舞低杨柳楼心月,[4]歌尽桃花扇底风。[5]从别后,忆相逢,[6]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7]犹恐相逢是梦中。 作品赏析【注释】:[1]此调取名于

  •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赏析: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释: ⑴张立本女:《全唐诗》载:“草场官张立本女,少未读书,忽自吟诗,立本随口录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文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风云人物
  • 国学资讯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