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学知识

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语,值得一看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3:50阅读:98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一、韩愈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原毁》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6.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进学解》

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

8.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进学解》

9.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送李愿归盘谷序》

10.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送李愿归盘谷序》

1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

12.故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圬者王承福传》

13.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祭十二郎文》

14、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

15.士穷乃见节义。

——《柳子厚墓志铭》

二、柳宗元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1.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骂尸虫文》

2.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谤誉》

3.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马退山茅亭记》

4.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5.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状,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三、欧阳修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

2.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朋党论》

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丰乐亭记》

4.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7.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泷冈阡表》

8.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答李诩第二书》

9.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四、苏洵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太玄论上》

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心术》

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心术》

4.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审敌》

5.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用间》

6.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管仲论》

7.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上韩枢密书》

8.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上文丞相书》

五、苏轼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论》

2.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日喻》

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后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后赤壁赋》

5.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教战守策》

六、苏辙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宋史》称: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

1.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上皇帝书》

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4.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5.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七、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2.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3.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4.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祭欧阳文忠公文》

5.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马谏议书》

八、曾巩

曾巩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1.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战国策目录序》

2.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战国策目录序》

3.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战国策目录序》

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赠黎安二生序》
猜你喜欢
  •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赏析: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

  • 白朴《摸鱼子 复用前韵》全诗赏析

    问谁歌、六朝琼树。当年春满庭宇。歌残夜月西风起,吹动一川禾黍。愁绝处。□□汝。姑苏麋鹿成群侣。清樽谩举。对淡淡长空,萧萧乔木,慷慨吊今古。生平苦。走遍南州北府。年来颇得幽趣。绿蓑青笠浑无事,醉卧一天风

  • 欧阳修词《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晏几道《采桑子》赏析: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采桑子 晏几道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①,歌罢微颦。恨隔重帘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②,长记楼中粉泪人。 [注释] ①泪粉偷匀: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

  • 白朴《【小石调】恼煞人》全诗赏析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幺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伊州遍】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

  • 杨万里《瑞香》全诗赏析

    买断春光与晓晴,幽香逸艳独婷婷。齐开忽作栾枝锦,未圻犹疑紫素馨。绝爱小花和月露,折将一朵篸银瓶。今年偶忆年时句,倦倚雕栏酒半醒。

  • 庄子到底有多狂?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

  • 名流误国: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的斗争

    【近世人物志】 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实行分房阅卷,每一房分配一位考官,名曰同考官,他们的工作,有如比赛的初选,披沙拣金,把本房的优秀试卷挑出来,加以批语,推荐给主考官,由其复眩如果考生最终金榜题

  • 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倾坐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

    浣溪沙烛下海棠 【宋】范成大 倾坐东风百媚生。 万红无语笑逢迎,照妆醒睡蜡切轻。 采蛇横斜春不夜, 维霞浓淡月做外,梦中重到锦官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文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风云人物
  • 国学资讯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