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造句十一则
语义说明:比喻做事切实稳健。
使用类别:用在「稳重踏实」的表述上。
脚踏实地造句:01他就这样脚踏实地,创立了他的超市王国。
02只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才能建立起坚壮的根基。
03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千万不可耍小聪明偷工减料。
04要想成功就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要想一步登天。
05从事实证明调查的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
06人无翅膀不会飞,要到达目的地,就得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去。
07我就是欣赏他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那正是一般年轻人所欠缺的。
08他当学徒时就是不肯脚踏实地地学本事,如今才会成了个半吊子。
09老师告诉我们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天的脚踏实地就是未来事业的基础。
10十大建设能完成靠的不是花拳绣腿的功夫,而是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
11两兄弟个性全然不同:一个是脚踏实地,本本分分;一个是充满梦想,总想一鸣惊人。
相关成语:
.
-
吴郡山水之佳[1],为东南最,而尧峰名特著者[2],则以汪钝翁先生结庐故也[3]。钝翁文章行谊高天下[4],尝辞官读书其中,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莫不愿得一言以自壮[5]。而钝翁尝杜门谢客,有不得识其面
-
如今的中秋节差不多被我们过成了月饼节和团圆节。本来这两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只有这两样就显得单调和沉闷了。一般大型的节日都会有丰富热闹的习俗,如果活动很少的话就说明这个节日呈现衰微之象了。说起来中秋
-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
-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
-
《周书·李贤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
-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1],往往言心言性[2],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3];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4]。性命之理,著之《易传》
-
孔子语录大全(带注释)之八 71、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
-
答苏武书 作者:李陵 【作者小传】 李陵(?—前74),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名将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武帝时曾率八百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