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口若悬河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解释
若:如,像;悬河:瀑布、倾泻的激流。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中性词。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造句
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近义词
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大张其词、尺水丈波
反义词
沉默寡言、哑口无言、噤若寒蝉、妙语连珠、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
相关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口齿伶俐,说话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
出自先秦佚名的《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
-
出自唐代蔡京的《咏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
出自唐代崔元翰的《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
-
战国策·燕一·苏代谓燕昭王《苏代谓燕昭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苏代谓燕昭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苏代谓燕昭王白:“今有人于此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作品《月下独酌四首》其二。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
-
成语发音: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成语出处: 《史记·郦生
-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
谢僧寄拄杖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谢邈 xiè sēng jì zhǔ zhàng 谢僧寄拄杖qiào bì yuán tí cǎi chù shēn,yī zhī qí yì chū g
-
曾子作品外一种——《孝经》原文译文对照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另外据司
-
成语发音: 「yì qǔ tóng g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