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举如鸿毛,取如拾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举如鸿毛,取如拾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成语发音: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成语出处: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成语繁体: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天资雄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天资雄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天资雄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曾见一人春日午后,和几位友人同游杨子山。杨子山原名崎髻山,因状如一个发髻而得名。海拔426米,是戴云山山脉的余脉。这座山,是我生命里认识的第一座山。故而对它格外青睐,并珍重。这座山,虽不高,内涵却极其
-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抒写自己飘泊宦游,功业未就的悲叹。“挂冠”,本指指辞官,但这里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此据上下诗意可知。后二句笔锋一转,感叹
-
出自唐代蒋涣的《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 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封树遵同穴,生平此共归。镜埋鸾已去,泉掩凤何飞。
-
出自唐代薛存诚的《闻击壤》 尧年听野老,击壤复何云。自谓欢由己,宁知德在君。气平闲易畅,声贺作难分。耕凿方随日,恩威比望云。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无落于吾事,谁将帝已闻。
-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宰相九龄弟九皋之后。父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浚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张邦昌僭立,逃入太学中。闻高
-
出自唐代苏涣的《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居然六合外,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喧喧。毒蜂成一窠
-
今淬砺得一匕首,暗暗藏在身边,走入赵氏宫中,将襄子刺死,也是替主人报复冤仇
出自元代杨梓的《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
-
出自唐代汪万於的《晚眺》 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今宵寒月近,东北扫浮云。
-
陈陶 陈陶(约812~885),字嵩伯,一说岭南人,据其诗作题目及内容(《投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