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三竿
红日三竿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红日三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红日三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红日三竿 成语发音: 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 《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成语繁体: 紅日三竿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状语;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竿,不能读作“ɡǎn”。 近义词: 日高三丈  日出三竿  查看更多红日三竿的近义词>> 反义词: 半夜三更  查看更多红日三竿的反义词>> 成语例句: 我笑你个殢酒色的东坡,直睡到红日三竿,恁时节懂。(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
出自唐代武则天的《唐大飨拜洛乐章。九和》 祗荷坤德,钦若乾灵。惭惕罔置,兴居匪宁。恭崇礼则,肃奉仪形。惟凭展敬,敢荐非馨。
-
一面之词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面之词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面之词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驳复仇议驳复仇议 【原文】 臣伏见天后[302]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303],且请编之于令[304],永为国典
-
不期而然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期而然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期而然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朱放的《江上送别》 浦边新见柳摇时,北客相逢只自悲。惆怅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行看汉月愁征战,共折江花怨别离。向夕孤城分首处,寂寥横笛为君吹。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娼妓阎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碧云程道士自清江相过示以玉渊刘清叔诗借韵》鉴赏
【原题】:碧云程道士自清江相过示以玉渊刘清叔诗借韵同赋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
春思乱,芳心碎。出自宋代惠洪的《千秋岁·半身屏外》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