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死不问
十死不问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十死不问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十死不问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十死不问 成语发音: shí sǐ bù wèn 成语解释: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成语出处: 《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成语繁体: 十死不問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出自元代尚仲贤的《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 楔子(外扮泾河老龙王领水卒上,诗云)义皇八卦定乾坤,左右还须辅弼臣。死后亲承天帝命,独魁水底作龙神,吾神乃泾河老龙王是也。我孩儿泾河小龙。有洞庭湖老龙的女儿,
-
这首诗从忧写起,由忧及寒,因寒增忧,并揭示出忧的原因。全诗以较多篇幅写景,却又景中寓情,构成清拔古朴的意境。">
-
出自南北朝王微的《四气诗》 衡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
出自唐代丁仙芝的《京中守岁》 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
-
出自元代刘时中的《【双调】水仙操并引》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
-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
-
出自唐代郑澣的《赠毛仙翁》 至道无名,至人长生。爰观绘事,似挹真形。方口渥丹,浓眉刷青。松姿本秀,鹤质自轻。道德神仙,内蕴心灵。红肌丝发,外彰华精。色如含芳,貌若和光。胚浑造化,含吐阴阳。吾闻安期,隐
-
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才懂事的时候,茶树就长得跟我的个子一般高了,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一般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
-
出自唐代苏晋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方汉比周年,兴王合在宣。亟闻降虏拜,复睹出师篇。祈父万邦式,英猷三略传。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严问盟胡苑,军容济洛川。皇情怅关旆,诏饯列郊筵。路接禁园草,池分御
-
中国的第一部词典——《尔雅》 【点睛之笔】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词典,也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经典解读】 “尔”是近正的意思,“雅”